销售是一种生活化与自然的过程
来源:吴培宁 发布于:2020/11/30
我要转载
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样跨出第一步,我一想到要“推销”东西,我就怕得不得了,尤其,我的朋友一定会认为我要卖东西给他是要赚他的钱。”这应该是许多刚开始经营事业的伙伴,跨不出去的原因是来自这样的“心理障碍”。其实,在充分了解什么是“销售”之前,这样的心理困扰并不能太被苛责,事实上,“销售”是个再自然不过的生活一部分,举个简单例子,各位很快就会懂得了。什么是“销售”?举凡我们让别人接受某样东西,不管是有形的物品或是无形的观念,这个过程就是销售。
♥
体验销售,使其生活化
“谈恋爱”是一种“销售”,因为人们总是希望他所喜爱的对方能够接受自己,进而“选择”自己。所以,在谈恋爱的过程中,我们总是细心的打扮自己,所谓“女为悦己者容”;用心的将自己的优点表现出来,让对方感觉到我们是最适合他的;我们给予对方最深的关怀与爱,满足他们的“需求”甚至帮助他们创造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“需求”。我们正在尽全力把我们自己“销售”给对方。既然我们已经成功的把自己销售给对方,为什么许多人的婚姻又会出现问题呢?道理也相当简单,因为我们认为已经把自己销售出去了,忽略了“售后服务”,没有持续的让对方喜欢这个“产品”,或不断的增加自己的附加价值。结果,我们的另一半发现他选择的并不像先前想象的好,所以不再使用产品,甚至觉得“广告不实”而决定“退货”。
除了谈恋爱是个“销售”的过程,生活中大部分的事也都和销售有关。人和人的沟通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,让对方能接受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想、这样做,是个“销售”过程。仔细想想,生活中大部分的事,或多或少都和销售牵扯上一些关系。找工作,除了要将自己的专长与能力突显出来,还要让对方觉得他“需要”我们,是个销售的过程。而小孩子更是个中翘楚,因为他们总是懂得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大人接受他们的想法,“买”下他们想要的东西,达成他们“小小”心中的期望,不管是用“软的”或是“硬的”。小孩子他们最厉害的就是那股“耐性”,只要我们不答应,他们的“缠功”可就发挥到极致,“不达目的誓不干休”。
♥
把心态“正当化”,建立使命感
现在,各位应该知道,“销售”并不可怕,它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,阻碍我们的只是我们的“心魔”,是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“假想敌”。造成这个心魔的主要原因还有什么呢?就是我们“恶质化的联想”。想想看,如果今天你是在某个慈善机构义卖某样东西,你会不会害怕?我想大多数不会。为什么呢?他跟一般的销售有什么不同呢?
因为这样的“销售”,我们在脑海中已经深深的嵌入“正当化”的理由,我们因为知道自己在做“善事”,所以理所当然的假设别人也都这样作为,所以当有人不买的时候,我们就会理直气壮的跟对方沟通跟说服,而不会觉得对方拒绝自己,有丢脸或被伤害的感觉。
然而,当我们在一般的销售过程,我们会在销售前习惯性的将“恶质化”的想法注入脑海,想着对方会不会认为“我想赚他的赚”、“我在卖东西给他”,所以一旦对方未能如最理想状况般反应的时候,我们就会觉得被拒绝、觉得受到伤害。
这真的是相当要不得的心理障碍,你会选择经营这家公司跟产品,相信各位一定都考虑过,当时你一定是百分之百相信你的产品能带给人们帮助,并且亲身深入体验产品。既然,你的产品能带给人们“实质帮助”,将产品分享出去,让更多的人接受到我们的产品,受到产品所带来的助益,就是一件“功德”,你的表现应该是“理直气壮”,而不是担心这、顾虑那才对。
深入问问自己的动机,给自己“正当化”的理由,避免将“销售”做不必要的“恶质化联想”,你会发觉“豁然开朗”,“销售”真的是一种相当有趣又有意义的工作。
因为,没有伙伴们的积极大力推广,再好的产品也无法让人们接触,那么就算这个产品的品质再棒,带给人们的帮助再大,也是无济于事的。因此,在“销售”之前,我们不仅要把心态“正当化”,更要进一步的建立“使命感”,因为这样产品能带给多少人帮助,全依赖我们的行动力,我们自然应该更积极行动,让更多人接触到。
有太多例子是,伙伴一直因为困于“心理障碍”而不敢将产品分享给亲朋好友,最后,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和朋友分享产品,却发现朋友反而怪他有这么好的东西,为什么不早些告诉他。更重要的是,当你把产品分享给你的朋友时,也同时让他接触到一个能够帮助他“改变未来”的机会。
所以,别再害怕“销售”,害怕分享产品,反而要加紧脚步,快点让你的朋友与伙伴接触到能带给他们极大帮助的产品,以及能改变他们一生的“事业机会”。
♥
销售心法
💟更深刻体验你的销售的产品,并且真正体会它带给人们在生活上的帮助,以此为基础,由自己确实的使用产品,进而做最生活化的分享
💟以最自然生活化的方式与心态进行销售,在销售过程中,清楚认知到我们只是将最棒的讯息分享出去,接不接受在于对方,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与得失心。